基層要聞
榆林化學:乘“勢”而上 打造現代化新國企
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,榆林化學公司乘著改革的東風,牢牢把握使命任務,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,增強企業核心功能為重點,堅定不移完善體制機制、優化產業結構,持續推進改革效能再深化,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新征程中邁出了鏗鏘步伐。
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,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
在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進程中,榆林化學持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,組建以主要領導掛帥的工作專班,明方向、理思路、定措施,細化完成4方面改革任務139項。
這是一場扭住關鍵的改革——
全面堅持兩個“一以貫之”,重塑管黨治黨責任體系,將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同謀劃、同部署、同落實、同考核,規范黨委會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程序,明確“三重一大”研究內容,修訂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,出臺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,健全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等制度,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治理優勢、競爭優勢、發展優勢、創新優勢。
這是一場突出實效的改革——
全面加強董事會建設,分層分類落實董事會職權,強化外部董事規范管理和履職支撐,建立黨委會、董事會與經理層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領導體制,厘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,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,確保董事會在公司改革發展中“定戰略、作決策、防風險”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。
這是一張讓人振奮的答卷——
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,榆林化學組織結構日趨完善,企業競爭力、創新力、影響力、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。
2萬人同時施工的奮進熱潮,5年來0例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的亮眼答卷,180萬噸/年乙二醇工程、1500萬噸/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熱解啟動工程以“行業第一,世界唯一”的陜煤速度相繼建成……
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,做深做實做細三項制度改革
三年來,榆林化學牢牢扭住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的“牛鼻子”,以增強企業活力、提高管理效率為中心,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構改革,三項制度改革全面破冰破局。
2021年末,榆林化學將原有的職能部室精簡為12個職能部室和5個功能中心,進一步厘清了行政系統和生產建設系統的職能定位,同時對涵蓋全部中層管理崗位、專業技術崗位的行政管理系統開展分層次、分序列“全體起立、擇優坐下”競聘上崗,累計競聘管理人員46名,專業技術序列人員197名。
不止如此,榆林化學堅持以更大力度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、末位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制,持續推行市場化用工模式,落實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,推進寬帶薪酬改革,加大收入分配向基層關鍵崗位、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苦臟險累崗位傾斜力度,全面實行以“崗位價值”定空間、以“個人能力”定職級、以“個人績效”定收入的分配體系。
2022年,榆林化學運用“三項機制”,鼓勵激勵干部33人,末等調整4名,營造“能者上,平者讓,庸者下”的選人用人氛圍,多勞多得、按勞分配的激勵制度在榆林化學催發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。
布局結構優化調整,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顯著提升
產業創新是“關鍵變量”,也是高質量發展的“最大動能”。
在“雙碳”政策帶來的新機遇、新挑戰下,榆林化學準確把握煤化工行業在我國可持續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定位,持續增強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,奮力將產業布局優化作為榆林化學探索煤化工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。一批拿得出、立得住、叫得響的項目已經初具雛形。
今年1月,全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——50萬噸/年DMC項目順利開工,陜北地區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集群、延伸、拓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彰顯。
3月,400萬噸/年CCS示范項目40萬噸/年先導試驗項目開鉆成功,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,將建設西北地區二氧化碳減排國家級示范基地、建成國家級CCS研發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。
4月,1500萬噸/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二階段烯烴、芳烴及深加工工程基礎設計推進會在合肥順利召開,該項目設計顯著提升了煤炭中H、C元素進入后端產品的比例,項目成功實施后將開辟一條低成本、低排放的煤制芳烴新路線。
此外,公司持續以更大力度推進原創性、引領性科技攻關,先后搭建了日本株式會社SGC産業技術研究院、煤基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、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臺,截至2022年底,實施各類科技創新項目32項,獲得專利授權48項,著力取得更多“從0到1”的突破,打通成果轉化和產業應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革故鼎新中煥然新生,在開新圖強中轉型升級,國企改革讓榆林化學產業布局更優化,創新動能更澎湃,經營機制更靈活。下一步,榆林化學將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,持續鞏固拓展改革成果,激發發展潛力,推動改革邁向更深層次、更廣領域、更高維度,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(張軍林)